3天崗前培訓、15天壓茬交接、10個月駐村日夜……工會干部李闖用數(shù)字講好駐村故事—— 駐村更要“駐心”
日期:2024-07-02   來源: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我是安康市漢濱區(qū)總工會一名普通黨員干部。2023年9月,受組織選派,到瀛湖鎮(zhèn)沙溝村接任駐村第一書記。轉眼間,駐村快一年了,今天,我用一串數(shù)字作為“注腳”,“數(shù)說”我的駐村故事。

 

劉家安(右)與李闖(左)交接工作。

 

3天崗前培訓  轉換角色踏征程

2023年9月15日,區(qū)委組織部、區(qū)委黨校、區(qū)鄉(xiāng)村振興局聯(lián)合舉辦了為期3天的鄉(xiāng)村振興專題培訓班,為全區(qū)新增選派或輪換的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充電蓄能”。

通過連續(xù)3天高強度、全方位集中培訓,我系統(tǒng)接受了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漢濱鞏固銜接高質量發(fā)展、財政銜接資金項目全流程管理、防返貧動態(tài)監(jiān)測機制解讀、鞏固銜接檔案規(guī)范化管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職業(yè)精神、心理健康、“三亮三評三運用”績效考核運用等重點內容和業(yè)務知識學習。

通過培訓學習,我對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等要求,有了更多更深更全的理解和認識,快速幫助我找準了角色定位,明確了職責任務,找到了著力點、指明了方向、教會了方法、熟悉了技巧、提升了素質,為爭當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的行家里手奠定了堅實基礎。

56公里路程  向下扎根破鴻溝

還記得第一次到村時,滂沱的大雨,沒能阻擋住我到村報到的熱情。

提前相約了駐村工作隊的兩名隊員崔熙正和羅長征。崔熙正驅車前面帶路,我同羅長征緊隨其后,一路上,繁華的高樓逐漸消失,零星的房屋、蔥郁的樹木映入眼簾。

彎曲、狹窄的山路讓我害怕得忘了欣賞沿途的瀛湖美景。

山一程、水一程,一路小心翼翼來到沙溝村委會,羅長征給我介紹:這里距市區(qū)56公里!

我意識到,這56公里,不僅是路程上的距離,更是鄉(xiāng)村與城市之間的發(fā)展鴻溝。

從這里,我就要開啟我的駐村之路。

我也在心里提醒自己,駐村之“駐”字,不僅是“駐扎”的“駐”,更是“住下”的“住”,“幫助”的“助”。于是,我懷著“歸零”心態(tài),重新做回“學生”,把村干部、村民當作自己的老師,把溝溝坎坎、山間田野當作自己的課堂。在日復一日奔走與忙碌中,我與沙溝村相識、相知、相守,不斷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15天壓茬交接  誓當駐村好干部

為盡快適應角色轉變,迅速投入各項工作,我跟隨駐村兩年的第一書記劉家安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

每到一戶,劉書記都熱情地向村民介紹道:“這是新輪換的第一書記李闖,希望你們繼續(xù)支持區(qū)總工會的駐村幫扶工作。”面對陪伴兩年的劉家安,村民、鎮(zhèn)村干部都有太多的感情和不舍。

今年64歲的村民羅其典握住劉家安的手激動地說:“劉書記,您在村里的這兩年把我照顧得非常好,不管您走到哪里,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在沙溝村第一書記輪崗座談會上,駐村工作隊隊長任玉慶深情地說:“煽情的話就不多說了,再說都要流眼淚了。歡迎劉書記以后常回村看看。”一面印有“駐村幫扶暖民心、聯(lián)村共建促振興”的錦旗,是沙溝村“兩委”班子最真摯的情感表達。

15天壓茬交接的日子里,看到村民,鎮(zhèn)、村干部對劉書記的這份深情,我深深地意識到:駐村干部要有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就是為民服務的情懷;要充分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真幫實扶,用行動詮釋擔當和責任,切實幫助村民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駐村干部”成為名副其實的“助村干部”,你就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干部”。

440戶沙溝農戶  遍訪民情解民憂

按照漢濱區(qū)五級書記遍訪工作要求,“走訪一遍農戶”——這是駐村第一書記需要著力做好的“七個一”重點工作之一。

駐村的這些日子,我同沙溝村的“四支力量”堅持目標標準和問題導向,做到帶著感情對村里的440戶農戶進行遍訪,嚴格落實“三查三問”,即查政策落實、家庭收入、后繼舉措情況;問困難、需求、滿意度。

將遍訪重心向留守兒童、孤寡老人、五保戶等弱勢群體傾斜,重點解決治病就醫(yī)、務工求學、危房低保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更多群眾知曉幫扶政策、分享發(fā)展成果、感受黨的溫暖。通過與老百姓多頻次、面對面接觸,進一步增強了我的服務意識,提升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同時也為群眾構建了解除疑惑、傾吐心聲、反映訴求的直接渠道。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在平淡卻充滿意義的工作中,我逐漸堅定了駐村“蹲苗”的意義。

10個月駐村日夜  干事創(chuàng)業(yè)赤子心

回首過往,駐村已10個月。

組織學習、志愿服務、養(yǎng)老認證、合療收繳、耕地保護、化解矛盾、入戶宣傳……這就是我駐村以來的工作日常。

過去的10個月里,1本認真的駐村工作日志記錄了300天的點點滴滴,1本詳細的遍訪臺賬留下走村入戶近600次的印記,1本記錄規(guī)范的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一本通”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1篇調研報告闡述了村里3000畝茶園產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思考;2次鎮(zhèn)督導檢查表揚村黨建工作、2次專題黨課講授、7篇村組動態(tài)在省市區(qū)級媒體發(fā)表;13戶監(jiān)測戶的分類幫扶和悉心關懷、21戶包抓幫扶脫貧戶的網格化管理、300米產業(yè)路的幫扶硬化、20000元的采購幫銷農副產品、60000元的單位資金直接投入……

這一串串的數(shù)字也“數(shù)說”著過去10個月的工作經歷。現(xiàn)雖悄然流逝,卻早已轉化成“養(yǎng)分”,讓我在基層的土壤中茁壯成長。

未來已來,盡管已經闖過了一些“難關”、涉過了一些“險灘”,但鄉(xiāng)村振興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更要走穩(wěn)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10個月的日日夜夜,變的是一名基層干部的成長,不變的是想要腳踏實地,為民奉獻的矢志追求。

鄉(xiāng)村振興正當時,這是時代賦予青年人的歷史機遇。我將更加珍惜未來駐村的時間,少一點云里霧里的高談闊論,多一點腳踏實地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用耳朵傾聽村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以“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的赤子心,在廣袤基層大地上續(xù)寫無悔青春。

□通訊員  李闖

責任編輯:白子璐


返回列表

網站首頁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