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在線看臉,深度面部分析”“提供提升顏值方向”……近日,不少社交、短視頻、購物平臺興起“顏值打分”服務,頗受年輕群體青睞。隨著就業(yè)季的到來,此類付費服務銷量日益增加。賣家提供的服務,除了單純的“顏值打分”外,還會提供妝容改造、穿衣風格建議等附加服務。
受“看臉”風潮沖擊,不少年輕人喜歡將由化妝、打扮甚至美容整形達成的極致顏值展示于外界。這雖契合“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認知,但難免存在審美偏頗。如今更發(fā)展到靠花錢請人為自己顏值打分的“不自信”程度,背后折射出的“容貌焦慮”不言而喻。
按理說,每個人對自己“顏值”幾何應當心中有數,但緣何要花錢相面、聽聽別人意見?參與者雖各說各話,但心態(tài)異曲同工:在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顏值不自信,希望通過網絡在陌生人面前找回自我。
審視“容貌焦慮”誘因,既有被扭曲的審美觀念誤導,也有受過分看臉的顏值經濟裹挾,更不乏由美妝、健身、醫(yī)美等新媒體平臺出于利益考量的推波助瀾。
規(guī)避“容貌焦慮”,最為關鍵的是要調整好被扭曲誤導的思維認知。求職者為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追求美好容貌可以理解,但美的定義并無統(tǒng)一標準,更不可能被量化。對容貌過分關注、過于苛求,不僅無助于正常婚戀、就業(yè),反而會成為一種心理負擔,嚴重時還會影響身心健康。
每個人都是蕓蕓眾生中獨一無二的審美個體,千姿百態(tài)本是人類社會應有模樣。即便人人追求美,也沒必要更不可能是千人一面。再者,“顏值打分”屬于虛擬產品,此類交易極易造成隱私泄露等網絡安全風險。這需要消費者增強防范意識,不要隨意授權個人信息,不要隨意給陌生人發(fā)送照片、證件等信息,以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腹有詩書氣自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質、修養(yǎng)和氣質,力求才干與美麗并存,才能舒緩焦慮,從容而行,讓自己的人生綻放獨特的美麗。(張玉勝)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