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一位23歲班主任跳樓自殺,引發(fā)人們對班主任職業(yè)壓力和精神狀態(tài)的關注。“什么時候老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遺書中的這句發(fā)問,更是引發(fā)許多同行發(fā)聲。
有媒體日前梳理數據發(fā)現,多個調查表明,中小學教師癥狀自評量表的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全國常模;與非班主任教師相比,擔任班主任工作教師的抑郁得分高于未擔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師。過去幾十年,大量調查和研究“無可辯駁地顯示”:中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正承受著來自學校、家長、社會多方的壓力且得不到足夠的支持,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亟須關注。邊界的模糊性、責任的無限性,以及道德的無限高壓,是中小學班主任壓力的主要來源。
2018年就有媒體走訪發(fā)現,老師們擔任班主任的意愿普遍不高,中小學凸現“班主任危機”,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工作時間無限,肩頭責任無限;孩子個性鮮明,班主任難于管理;家長和社會期望過高,大小問題“歸罪”于班主任。
不同時期的多番討論,都指向一個共同問題,即中小學班主任精神壓力如何化解。
為給教師減輕負擔,國家作出了不少努力。2019年《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到,嚴格清理規(guī)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要減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減社會事務進校園、減報表填寫工作、減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事宜,可謂條條說到了教師的心坎上。當然,重在落實,難在落實。202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超九成的教師認為各項檢查有增無減。
這些讓教師們苦惱的非教學任務,有的源于教育系統內部,有的來自外部。無論哪種,教師都是缺乏話語權的,任務來了只能執(zhí)行。真正把減負落實到位,需要從內到外展開系統治理,尤其是攔住那些肆無忌憚伸向校園的手。
班主任的精神壓力一方面來自上述不合理負擔,另一方面也源于現實與預期不符。班主任工作綜合性強,不可避免帶有行政色彩,在這個位置上,指望純粹上上課、改改試卷,不現實也不合理。但實踐中,愿意當班主任的教師數量不足,不少人是被“推”上去的,因而一旦不可控地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科之外的活兒”上,哪怕是正常合理的負擔,也會產生落差感,久而久之形成職業(yè)倦怠。
對此,目前主流的做法是,通過提高班主任津貼,在職稱晉升和評優(yōu)評先等方面向班主任傾斜等方式,提高崗位吸引力。也有學校設置了“班主任節(jié)”,增強其職業(yè)認同感。除此之外,不妨對班主任專職化展開探索,讓只想當學科教師的一心一意教書,綜合能力和意愿高的承擔班主任工作。(維辰)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