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倩
北京冬奧會讓“冰墩墩”爆火。回顧歷屆奧運會,這些“小可愛”的誕生背后,有哪些故事?
說到奧運會,吉祥物似乎已成“標配”。其實,一開始并非如此。
第一個吉祥物
追溯奧運會歷史,第一個吉祥物,要從1968年的格勒諾布爾冬奧會說起。
1967年1月某天,位于法國巴黎十七區(qū)萊維斯路48號的工作室里,設計師阿琳·拉法戈接到一項任務,為第二年舉行的冬奧會設計一個人物形象,時間只有一個晚上。
第二天,一個長著白紅兩色大腦袋、腳踏滑雪板的卡通形象從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吉祥物,他的名字叫“雪士”。這個單詞的原意是“高速滑雪”。
當然,這并非冬奧會的官方吉祥物,因為那時還沒有使用“吉祥物”這個名稱,雪士只是被稱作這屆冬奧會的一個“角色”。它的形象隨后出現(xiàn)在了鑰匙扣、紀念章、手表、塑料玩偶等用品上。不過如今,將雪士作為奧運會吉祥物的開山鼻祖,已經(jīng)成為共識,國際奧委會官方網(wǎng)站上就留有它的身影。
從實體原型到虛擬形象
從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官方的奧運吉祥物的小獵狗開始,奧運吉祥物多用反映主辦地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喜聞樂見的動物形象進行藝術(shù)加工,使之擬人化,成為該屆奧運會的象征物。
加拿大人把海貍作為第21屆奧運會的吉祥物,稱它為亞米克,象征著忍耐、勤勞、奉獻。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吉祥物叫米沙熊,象征著天真調(diào)皮、樂觀向上的精神。
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的吉祥物由迪士尼公司設計,是一個叫山姆鷹的卡通造型,代表美國文化。
吉祥物被商業(yè)化利用也從此次開始。
韓國選擇較具東方色彩的小老虎作為第24屆奧運會的吉祥物,取名“虎多力”,寓意熱情好客,同時也是威武、勇猛的象征。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的吉祥物設計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為比利牛斯山牧羊狗的形象,名字叫科比。它從一個方向看好像在微笑,換一個角度看又似乎在用鼻子嗅著什么,透著一股頑皮相,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在設計吉祥物時,用電腦科技取代傳統(tǒng)繪畫。設計出的“怪物”形象,在命名時采納了亞特蘭大32位兒童的建議,定名為“伊茲”。就此,現(xiàn)代科技進一步融入奧運吉祥物的設計。
從一個變多個
近年來,單屆奧運會吉祥物從最初的“一個”變“多個”,似乎已成趨勢。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的吉祥物是3只動物:鴨嘴獸、針鼴猬和笑翠鳥,分別取名為“悉德”“澳利”“米莉”,它們分別代表了土地、空氣和水,是綠色奧運的象征,突出了人類生存的主題。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代表中國傳統(tǒng)地域文化特色和奧林匹克精神的5個福娃“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這個“北京歡迎你”組合,讓許多人記憶猶新。
吉祥物形象的一變多,同樣也在冬奧會出現(xiàn)。
1988年卡爾加里冬奧會吉祥物是一對擬人化的北極熊兄妹,戴的紅白帽子是加拿大國旗的顏色。這對北極熊兄妹不僅開創(chuàng)了奧運會(包括夏奧會和冬奧會)歷史上使用超過一個吉祥物的先河,還讓吉祥物有了性別之分。
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吉祥物用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的形象,來表達年輕人對冬奧會的興趣和憧憬。這也是冬奧會第一次出現(xiàn)人物形象吉祥物。
1998年,冬奧會第二次來到日本舉辦。主辦方一口氣推出了4只貓頭鷹形象作為吉祥物,創(chuàng)造了到目前為止一屆冬奧會上的吉祥物數(shù)量之最。
2006年都靈冬奧會吉祥物“內(nèi)韋”的形象是一個身著紅色服裝的小女孩,長著圓圓的腦袋,宛如雪球;“格利茲”則是一個身穿藍色服裝的小男孩,長著一個方腦袋,宛如小方冰塊,分別象征著冬季奧運會項目中不可缺少的兩種元素雪和冰。
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閉幕式上,北極熊、雪豹、兔子3個吉祥物進場,向世界道別。當吉祥物北極熊吹滅奧運火炬的時候,一行淚水從它的眼里流下……這一幕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
2022年北京冬奧會,可愛的熊貓“冰墩墩”受到全球熱愛,而源于燈籠造型的“雪容融”作為冬殘奧會的吉祥物,帶著紅彤彤的顏色,溫暖了全世界的心。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吉祥物作為一種標識已經(jīng)受到廣泛關注。回顧奧運會吉祥物產(chǎn)生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在體育、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藝術(shù)以及信息傳遞等領域,都留下了它不可淹沒的痕跡,吉祥物架起實現(xiàn)奧林匹克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特殊橋梁,作用日益凸顯。(《解放日報》2022.2.14)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陜工網(wǎng)——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lián)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wǎng) 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 網(wǎng)站圖文若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