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太宗業(yè),樹立甚宏達”,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歷代史家皆不吝贊美之詞。
司馬光曾言:“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劍橋中國隋唐史》評價道:“對后世的中國文人來說,太宗代表了一個文治武功理想結合起來的盛世。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且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群臣。”不過,致力于唐代歷史研究的博士張秀玉認為,李世民是一位極其復雜的歷史人物,一生充滿了矛盾,表現(xiàn)在寬厚愛民與窮兵黷武并行、慈愛深情與狠毒暴虐并存、英明神武與狹隘昏聵皆有。
張秀玉最新出版的《李世民傳》以李世民多樣的人生經(jīng)歷為主線,分為“普施仁義打造仁君形象”“洞悉人性攻心為上”等八個主題,結合案例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李世民。比如李世民勤儉愛民,為何百姓仍舊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他一方面鼓勵臣下諫言,為何又剛愎自用,冤殺大臣?本書圖文并茂,語言生動流暢,其故事性、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作者以客觀公正的立場,不隱惡不虛美,透視光環(huán)背后李世民不為人知的多樣人生,挖掘歷史深處隱藏的種種謎團。
以貞觀之治為例,明太祖曾贊道:“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然而張秀玉認為,所謂貞觀之治,實則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李世民執(zhí)政期間,力行輕徭薄賦,十三次減免農民賦役。然而,他發(fā)動對高麗的征戰(zhàn)耗費了大量國帑,犧牲了許多將士,卻未完全制服高麗。而貞觀末的三百多萬戶人口,比起隋朝鼎盛時期的九百萬戶,差得很遠。對外用兵這樣的事件,雖然擴大了貞觀時期的統(tǒng)治疆域,但消耗了大量國力。史書雖稱貞觀之治,實際上衣衫襤褸者比比皆是。
再如唐太宗廣為世人所知的納諫如流,其實是太宗和儒家士人之間的一種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結合。在貞觀年間漫長的進諫與納諫游戲中,唐太宗與他的臣僚們變得越來越形式主義。大臣們極力想要壓抑太宗的私欲,將他納入儒家倡導的“內圣外王”的正確軌道,所以頻繁進諫。太宗則幾乎逢諫必納,對進諫者無不大加賞賜,但在行動上卻幾乎沒有什么改觀,而是想游獵仍然會去,想修筑新的別宮仍然會修。以至于魏征也曾直言:“陛下如今不再喜歡直言了。雖然還勉強接受,但早已沒有了往日的豁達。”一句話,李世民善于納諫,不過是個假象,用于蒙蔽世人罷了。
作者認為,李世民還有很多其他特點,比如說既有膽識過人、知錯能改、坦誠守信等優(yōu)點,又有驕縱、自負、易怒等缺陷。應該說,每個在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都是復雜的,尤其像李世民這樣一生波瀾壯闊的英雄。
可惜的是,由于迷信丹藥加劇病情,導致李世民年僅53歲就離世了。如果李世民能夠多活一二十年,唐朝國力應該更為強盛,以后的安史之亂和藩鎮(zhèn)割據(jù)或許不會發(fā)生。只是歷史不能推倒重來,也無法假設。□鄧勤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陜工網(wǎng)——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lián)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wǎng) 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wǎng)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