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單位同事拿來一本書,說這是自己老師的著作。同事是書法愛好者,他的導師郭興才(筆名戈文)是黃陵本地知名書法家,沒想到郭老情趣高潔、文墨雙修,在握管揮毫之余,還能創(chuàng)作出這部時間跨越新中國成立前后幾十年、三代人愛恨情仇、民風民俗十分濃厚的長篇小說。捧著書,我只能由衷地贊嘆一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讀完郭老的長篇小說《玉蟬》,心情久久不能平息,腦海里涌現(xiàn)出兩個字,一個“情”字,一個“義”字。小說中,無論是貴生和丁香這對情侶曲折感人的愛情故事,還是周子善、憨哥、王登魁等這些人物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善行善舉,都弘揚著我們這民族“重情尚義”的傳統(tǒng)美德。書中也描述了一些為富不仁、欺男霸女、坑蒙拐騙的故事和人物,最后他們都遭到了應有報應,從這點也看出作者愛憎分明、懲惡揚善的個性。
生活是小說的不竭源泉。據(jù)說,這部小說里面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當年黃陵店頭老街有個昌和院,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住著從外地逃荒來的5省11戶人家,不用多想便知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貧民,可以說每家每戶都有著心酸的往事。作者就是此地人,從小聽長輩聊起這樣故事,早早就在積累文學素材。待到機會成熟時,他把收集來的故事全部串起來,再融入自己多年的人生經驗和價值觀,一部精彩的小說應運而生。
當然,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深知文學創(chuàng)作的艱難性,尤其對于一位業(yè)余作家來說,加之郭老在動筆寫這部長篇小說時已年過古稀,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作者在《后記》中有這么一段描述:“由于文學功底有限,寫得十分艱難,中途幾度擱筆又幾度拾起,終究不愿舍去。”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郭老克服了種種困難,歷經四載春秋,終于完成了小說的創(chuàng)作。我覺得這既是他敢于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表現(xiàn),也是他在文學道路上的逐夢之旅,可以說他在人生路上,用另一支筆濃墨重彩地畫出一幅屬于自己的精彩畫卷。
“人生都是在演戲,亦真亦假,有喜也有憂。這一幕是我演你,那一幕又是你演了我,各自都有哭,各自都有笑。因為人的生命原本就是輪回不斷,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非常欣賞書中這段話,作者用樸實無華的大白話道出了整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心得和人生領悟。
且看,“戲”還在演,你我珍重。□孫鵬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