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有方言“軷(bá)做”,如“把人軷做死了!”“這事軷做得很!”軷做,即難受、為難、無奈、干著急。
“軷做”方言從何而來?“做”字好理解,就是干事情,說了不算,做出再看,“做”等于果敢的行動。但“軷做”恰恰是行動不起來,要害正在“軷”上。
真正了解“軷做”及其對策,還得從古老的《詩經(jīng)》和《周易》說起。
《詩經(jīng)·生民》描寫了周人先祖后稷不僅是位農(nóng)神,還開創(chuàng)了祭祀之禮。詩有:“取蕭祭脂,取羝以軷。”這是說,合燒艾蒿和牛腸脂,以其馨香之氣縈繞升空來祭天,而以強壯的公羊之血灑路,再讓車輪碾過,以祭路神。羝是公羊,軷指祭路神。
“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山行曰軷”,后泛化成了“跋山涉水”。但應明白,軷是車輪滾滾,穿越崇山峻嶺。
李白“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西游記》“敢問路在何方”,《水滸傳》“路見不平一聲吼”,《紅高粱》“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殺口”,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路途艱險,鞍馬勞頓,務必先祭路神,讓那些隱藏于川澤山林的魑魅魍魎不再顯現(xiàn),護佑我等出行平安,這是祭路神的初衷。
路神有二。一是黃帝的兒子累祖,他死在了遠行的路上;二是炎帝傳人共工之子修,此人“好遠游,舟車所至,足跡所達,靡不窮覽”。
祭路神與“軷做”有何關聯(lián)?這就要破解“取羝以軷”,為什么以公羊即“羝”來祭路神?《周易》第三十四卦《大壯卦》上六爻辭有:“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這是說,強壯的公羊不滿現(xiàn)狀,它想沖出羊圈,不料羊角撞到了籬笆墻上被纏住了,退不回來,也不能前進。
《大壯卦》本是天上打雷、聲勢浩大之象,猶如公羊血性滿滿,但道路曲折,豈可一蹴而就。“取羝以軷”是取公羊之血性,而寄希望于出行一帆風順。“不能退,不能遂”,正是“軷做”的具體寫照。
其實軷做的情景司空見慣,差異在各人的程度不同。軷做得不行了,該怎么辦?《周易》給出了參考答案,或叫方案選擇。《大壯卦》上六爻辭后面還有六個字:“無攸利,艱則吉。”
“無攸利”指人不能硬來,硬來沒有好處;“艱則吉”要求忍耐和堅持,等熬過了這段日子,則會好起來。婆媳鬧矛盾,兒子很軷做,較好的辦法便是“艱則吉”,事緩則圓。
但是,一個人由軷做到不軷做,僅憑少安毋躁和忍耐是不夠的,即便將“艱則吉”釋為“艱苦奮斗終獲吉祥”,仍顯得大而不當。可行的補救措施或從“進退維谷,舉步維艱”之象的《周易》第三十九卦《蹇卦》中得到提示,這便是《蹇卦》的卦辭:“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利西南,不利東北”的深意是,選擇大于努力,方向大于速度。軷做往往源于定位偏高,目標偏離,或者力不從心。孩子高考,成績正踩一本線,父親要替孩子報志愿,但軷做得很:報一本怕滑檔,報二本心不甘。后來選擇二本院校中孩子喜愛又比較好就業(yè)的專業(yè),而這個專業(yè)恰是按一本線錄取的,結果皆大歡喜。
“利見大人,貞吉”是說求得貴人相助最為有利。自己力有不逮,何不求助于人?三國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眼看著曹操軷做得要死,多虧了他來不及穿鞋迎接的老朋友許攸,并以其計火燒烏巢,終于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統(tǒng)一了北方。明朝王陽明貶謫瘴蠻之地,前路茫茫,退回無顏,出家難了心志,正在軷做之間,幸得武夷山老道指點,遂有龍場悟道,終成一代宗師。
軷做是人生常態(tài),是人生路上的爬坡過坎。魯迅先生講:“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曾國藩一生跌宕起伏,實實軷做死了的情景層出不窮,他在靖港和九江兵敗后跳水自殺,后被搭救而“艱則吉”,終成晚清中興之臣。
人,經(jīng)過許多軷做,或從軷做的氛圍中一次次翻越過來,就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感受。 □郭發(fā)紅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陜工網(wǎng)——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lián)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wǎng) 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wǎng)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