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世保,甘肅靜寧人,中鐵二十局電氣化公司一名電力專業(yè)工人。曾被中國鐵建股份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
三十六年前,他滿懷光榮與夢想,踏上西去的列車,遠離家鄉(xiāng)那座交通閉塞、世代貧瘠的山村,立誓要在部隊學好本領,退伍后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然而,造化弄人,他沒有成為《咱們的退伍兵》方二虎,陰差陽錯成為了一名四海為家的筑路工。
回憶起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師世保感慨萬千,歸結一句話:“日子越來越好了!”
1984年1月1日,在師世保的人生中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命運仿佛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本已打算三年服役期滿回鄉(xiāng)謀生的師世保,不經意間由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成為一名國有企業(yè)職工。
從70年代末開始,在鄧小平的主導下,中央開始對軍隊進行“消腫”。1984年11月1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表達了裁減員額100萬的決心。
次年,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百萬大裁軍,中央軍委所屬的總參、總政、總后三總部機關的人員精減了一半;11個大軍區(qū)精簡合并為7個;軍級以上單位裁掉31個,師、團級單位撤銷4054個。“鐵道兵”這一兵種在當年裁軍的歷史中休戚。
1984年,師世保與眾多的鐵道兵戰(zhàn)友一起脫下軍裝,集體轉業(yè)并入鐵道部,他所在的鐵十師發(fā)電連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烏蘭縣輾轉來到山清水秀的秦嶺腹地陜西商洛——鐵二十局大理石廠。
師世保從部隊走向企業(yè),在新單位,他的崗位是電工,對于在部隊時期從事發(fā)電工作的師世保來說輕車熟路。
當時,大理石廠是中鐵二十局緊跟社會形勢發(fā)展、拓寬經營渠道的第三產業(yè)。政府給予大理石廠資金和設備方面的扶持,廠子效益還算紅火。
師世保回憶,加工好的大理石成品,品質色澤低的賣到80元每塊,相當于周邊其他企業(yè)單位普通工人1個多月的工資。
當時妻子在老家,沒有工作,加之兩個孩子要上學,全家的開支僅靠他一個人的工資維持,生活上總是捉襟見肘。來到大理石廠,自己每月能領到125元工資。他想著,自己好好干,肯定能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
說到掙錢,師世保瞇眼笑著說:“當時在大理石廠工作還是很體面的。”
1986年11月,二十局黨委決定將通信處及其所轄的通信所、工程連與發(fā)電連合并組建成立二十局電務處,從事鐵路通信、信號、電力施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師世保經過內部分流,來到了二十局電務處。那時候每年承攬幾萬元的工程,施工任務不飽滿,工作節(jié)奏也比較慢,息工成了家常便飯。
1993年,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社會基礎建設如雨后春筍,二十局抓住機遇,經營承攬規(guī)模不斷擴大,電務處的承攬規(guī)模也日趨好轉。這一年,公司承攬了蘭新鐵路一些電務工程,師世保參建了該工程,每月工資270元,比之前的125元翻了一番,他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甜頭。
1997年,電氣化公司基地落成后,師世保享受到了企業(yè)發(fā)展的實惠,分到了一套房子,他把妻子和兩個孩子從甘肅老家接到咸陽居住。
師世保說,企業(yè)強了,職工才有好日子過。現在企業(yè)很多惠及職工的好政策,他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2010年,電氣化公司在咸陽基地蓋了高樓,他們家分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是企業(yè)給他的又一福利;在職工子女就業(yè)上,他的兒子師彬彬于2012年加入了中鐵二十局這個大家庭。子承父業(yè),解決了師世保的后顧之憂。
師世保感慨,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在進步,企業(yè)在發(fā)展,職工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希望早日看到中鐵二十局鼎盛復興時期的到來。□柳英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