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社會關注的下崗職工群體,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一個與之風馬牛不相及的異類——千萬富翁。此言絕非杜撰,不信請看:前些年,深圳一些大富豪駕著寶馬車排隊領取救濟金,曾引起輿論一片嘩然;如今,鎮(zhèn)江市近百名身價千萬的大老板,亦正在想法設法躋身下崗行列。這些住豪華別墅、駕高檔轎車的款爺們因何竟對“下崗職工”之名如此垂青、如此趨之若鶩呢?答案極為簡單:避國家稅賦,飽一己之囊。
下崗職工是企業(yè)改革這一特定時期的特殊產(chǎn)物。為了鼓勵和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yè),采取減免各種稅費的過渡性政策,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其的深切關懷與扶持。那些同樣靠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先富起來的“款爺”們,在此關頭理應展現(xiàn)“大款風范”,站出來為國分憂、與民解難。然而世界就是這么復雜,總有那么一些為富不仁者,他們不僅不行善舉,反而回過頭來掏國家的政策口袋,理直氣壯地與一般百姓爭吃“香餑餑”,真令廣大民眾為之汗顏。當然,這種鉆空子“吃政策”的現(xiàn)象,絕非深圳、鎮(zhèn)江所獨有,我們西安也有人早已大行其事。比如某些當年下崗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沐浴著開放政策的陽光,憑借著超群的氣魄與智慧,生意越做越大,有些甚至成為全市的知名品牌,可他們至今享受著下崗職工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工商、稅務部門即使登門盤查,亦斷然會遭遇“擋箭”之尷尬。
政策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具有一定的特定性與時效性,一旦時過境遷,其適用性將不復存在。如果人為地“掏口袋”、打“擦邊球”,必然會損害公眾利益,破壞政策的嚴肅性。當然,此情也彰顯了我們政策的軟肋及漏洞,啟迪我們盡快對有關條款進行修補和完善,譬如對優(yōu)惠對象實施以“年檢”為中心的動態(tài)管理,從而實現(xiàn)扎緊政策口袋、維護公眾利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