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祖先在棲居之處的墻上捅了個洞,作用在于通氣透光,是為窗戶。現(xiàn)代人反倒有些糊涂,放著窗子不知道充分利用。很長時間里,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使窗子里的中國人不知外面的世界何等精彩,窗外的人也一直有好奇心,不知窗子里面數(shù)以億計的中國人怎樣生活。
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東道主,北京奧運會就是一扇窗。不是露開一點縫隙,而是真心實意地敞開窗戶,窗里窗外的人都不必窺視,可以大大方方地對視,看看哪些事情存在共識,什么地方想到一塊兒。
奧運會是一個相互溝通和了解的極好載體。它所承載的“和平、友誼、進步”、“更快、更高、更強”以及公平競爭、重在參與等理念,是人類社會千百年文明演進中,用沉重代價換取的結晶。實現(xiàn)這樣的崇高理想,首要的是加強相互溝通,在溝通中增進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追求共有的奧林匹克之夢。
過去幾屆奧運會,中國的媒體也曾挑過人家的毛病,因為確實看到問題,批評東道主又非出于惡意,有何不可?如今,北京籌辦了7年,誠心誠意邀請客人來看看一個文明古國的新貌,來參加一場世界文化的盛典,各種意見和評價涌出,其實很正常。有了主動溝通,才會有這些回應,即便帶些雜音也無妨,歷屆奧運會沒有一次因為出現(xiàn)雜音而不成功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北京奧組委提出善待媒體,就是一種主動溝通的積極姿態(tài)。
奧林匹克運動以體育競技為載體,無論奧運會辦在哪里,借用哪方搭建的舞臺,都是由“同一個世界”演出“同一個夢想”。一些西方傳媒質疑北京奧運會志愿者是被強迫的,中國運動員帶傷參賽也是被強迫的。提出質疑的人應當先做些掃盲的功課。以中國之大,人口之多,參與奧運會愿望之切,沒有一定的組織方式,如何能使千千萬萬要求參加志愿服務的人有序工作呢?
誠然,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都可能造成溝通不暢,發(fā)生碰撞和摩擦,以至產(chǎn)生誤解。打開了窗戶,一時看不清沒關系,沒看清就說三道四也不要緊。尋找溝通的機會不容易,建立溝通的意識更
不容易,能有今天這樣的心態(tài),多虧
奧運會的助推。從這個意義上說,
奧運會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
帶來了相互溝通的機會。(汪大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