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民的兒子,今年剛好40歲的王學良不甘于像父輩那樣一輩子在農村堅守清貧。1984年,剛剛走出校門的王學良跟隨鄉(xiāng)親走出大巴山來到西安開始從事建筑施工勞務工作。勤奮好學的王學良從一名雜工、學徒逐漸成為一名稱職的技術工人、施工隊長。從1988年起,他獨自帶隊轉戰(zhàn)于西安市各個建筑施工現(xiàn)場,21年來,他參與了陜西電視塔、秦皇宮、酈景花園、長慶油田基地、西安高新開發(fā)區(qū)等六十二個工程項目的施工。他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為西安的城市建設作出了貢獻,讓青春在燃燒中綻放出光彩。
2001年5月,西安市建一公司將承建的西高新重點工程,建筑面積達2.1萬平方米的高新二中主體施工任務交給了王學良民工隊。要在110天內完成2萬多平方米的主體施工這一艱巨任務,已經(jīng)嚇跑了多家施工隊,可王學良斬釘截鐵地表示:“請公司領導放心,我們一定保質保量攻下這一堡壘!”話雖然說出去了,可工期緊、要求高,工程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確實令王學良和他的同事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整整80天,王學良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在澆鑄混凝土的關鍵施工階段,他曾3次連續(xù)48小時在現(xiàn)場指揮施工。在王學良和工友們的艱苦努力下,主體工程奇跡般地比預定工期提前30天完工。80天,王學良整整瘦了4公斤。
參與城市建設的經(jīng)歷使王學良深深感悟到:部隊打仗要有勇有謀,我們干工程也應有勇有謀,現(xiàn)在,施工隊特殊工程、關鍵崗位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2003年,王學良帶領施工隊的幾名技術骨干組成一支主體工程清水墻模板改進技術攻關小組,經(jīng)過二十多天的設計、制作和模擬施工,終于使新的模板施工工藝在施工中應用以后,工程質量一次達優(yōu),施工進度大幅度提高,僅此一項,平均每年可為項目部節(jié)省材料費、人工費支出30多萬元。
從1988年至今,王學良帶領施工隊伍承擔的50多項建設工程的主體施工任務,所有工程均被評為優(yōu)良,并先后有20多項工程分別獲得省、市文明工地、“雁塔杯”工程質量獎、省級科技示范工程獎等榮譽,他個人也成為西安市首個農民工勞模。
為了使民工兄弟在參與城市建設的同時,不斷地提高思想境界,增強隊伍的凝聚力。2004年6月,王學良動員和組織工友們在市建一公司加入了工會組織,并成為西安首批農民工會員。在農民工工會成立之時,他毫不猶豫地向農民工工會捐了500元啟動資金。在他那巴山深處的貧困家鄉(xiāng),他先后捐獻3萬元為鄉(xiāng)親們修建致富路,并為鄉(xiāng)上捐款建起了敬老院。在他的帶頭捐助下,全村安上了電燈,從此告別了煤油燈時代。
■閻冬 姜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