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劉強
3月14日上午10時,寶成鐵路K13+400米道岔口處,一列由成都開往揚州的K246次列車呼嘯駛過,給悶熱的現場帶來了一絲涼爽。
重新上軌的三秦工匠、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工務段探傷車間探傷工劉志韜此時變得“異常冷漠”,這望望、那敲敲,并不時蹲下來用鏡子照照,跟工友說話“都不正眼瞧一下”。
“對于這種嚴重影響鐵路運行安全的關鍵位置,鋼軌B超是靠不住的,只能信自己!”劉志韜對記者解釋說。
說話間,他拿著小鐵錘順著一股力量敲至軌面,只見小鐵錘砰砰砰反彈了六七下。看到反彈如此有力,他滿意地向前挪了挪……
“整鑄岔心是鑄造的,無法用儀器探傷,只能人工探傷。”劉志韜說,“用鐵錘敲擊軌面,回彈五六次以上,就說明沒問題。最多彈兩下、有吸錘現象就表明有內傷。”
對這一高超的“診療手法”,劉志韜笑著說,這和醫(yī)生治病一樣,來之前已在設備管理工區(qū)進行過“問診”,對這段鐵軌可能發(fā)生病害的地點做了初步了解,所以會對相關位置重點檢查。
一旁的工友驕傲地向記者介紹說:“這是劉師傅總結的‘望、聞、問、切’四診法,可以實現檢驗的無縫覆蓋。”
10時42分,K14+ 300米處進入曲線頭部,鋼軌B超出現鳴笛。劉志韜趕忙上前使用不帶角度探頭進行校對。“波形顯示小于滿格,屬輕傷!”他在損傷處側面,用白色油漆標注了一個大大的箭頭。
他指著曲線鐵軌對一旁的工友說,如果不能及時掌握小半徑區(qū)段傷損的發(fā)展規(guī)律,將會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
與此同時,他指揮兩位工友將探測儀抬下鋼軌。一邊加水一邊叮囑,這種軌面儀器如顯示不良,應加大水量提高靈敏度。
在另一作業(yè)現場,兩個徒弟正為沒有發(fā)現異常急得直撓頭。
劉志韜看到后,趕忙上前,蹲下來用鏡子檢查明傷,看軌額、軌頭、軌底是否有裂紋。同時向徒弟說:“鋼軌三區(qū)是鋼軌B超的盲區(qū),超出軌腰厚度,儀器壓根探不出來。”
他根據接觸焊、氣壓焊、鋁熱焊的不同,先后采用了不同的探傷方法……徒弟看得“津津有味”,臉上也泛起了笑容。
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望、聞、問、切”的全覆蓋手法,劉志韜實現了13年無漏檢、無誤判,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鋼軌探傷的奇跡。
本報記者 王何軍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