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規(guī)為什么可以畫圓?因為初心不變,腳不停息。”在2021年全省優(yōu)秀教師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上,全國優(yōu)秀教師鄧愛華向全省教職工代表分享她不忘初心、爭做教育守望者的故事。
追逐初心 大山起航只為當個好老師
1996年,剛滿17歲的鄧愛華從城固師范學校畢業(yè),在漢中市洋縣溢水鎮(zhèn)花園鄉(xiāng)完全小學點任教。一排低矮的平房,一根搖搖欲墜的旗桿,一面斑駁的木頭黑板,七名老師七十幾個學生,成為她教壇起航的第一站。
上世紀九十年代,山區(qū)條件相當艱苦:一捆干柴、二斤米、一瓶咸菜是孩子們每周到校的必備“三大件”。“和學生一起,劈柴挑水、蒸飯刷鍋,既當老師又是保姆。”鄧愛華笑著回憶說。
一年冬天大雪封山,宿舍柴米糧油彈盡糧絕。附近好心村民叫去家里吃飯,主人遞來一碗剛出鍋的熱米皮,揭開屋角火堆里熱氣騰騰的吊罐,溫著一碗水辣子。“老師,您別嫌棄,趁熱吃。”想到這,鄧愛華忍不住哽咽,這已經(jīng)是山里人招待客人最好的飯菜了,可我當時低著頭怎么也咽不下去,熱淚在火光的照耀下炙烤著眼眶。
就在那一刻,她在心里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教好這些山里的娃,否則,怎么對得起這些淳樸的山里人。
一次家訪,鄧愛華發(fā)現(xiàn)班里的一名留守兒童,八歲的小女孩獨自在狹小黑暗的出租屋中生活,因父母外地打工,奶奶回鄉(xiāng)收莊稼。看到這個情況,她當晚就為孩子制定了輔導計劃,并給她找好朋友。孩子快樂起來,成績迅速提高。家長寫信對她說:“孩子交給您,我們放心!”
鄧愛華用最樸素的教育初心溫暖著山里的娃娃們,以用不完的熱情讓愛的故事在平凡的日子默默上演……
堅守初心 崗位建功只為帶個好團隊
2003年,鄉(xiāng)村工作八年之后,鄧愛華被選聘到漢中市洋縣南街小學。這一年,新課程改革在全國正式實施。沒有經(jīng)過課改培訓,她就自己學,記錄了數(shù)十本的自學筆記,寫下了40余萬字的體會反思。
“小學語文六年的課程,12本教材、200多篇課文,一篇篇備、一課課磨、一次次教、一遍遍改。”鄧愛華的骨子里透著女性的韌勁兒,最終摘得“陜西省教學能手”的桂冠。2014年,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
一個人帶一個團,一群人走一條路。2014年,首批學科帶頭人鄧愛華工作坊成立,2019年入選首批教育部名師領航工程子團隊。近年來,工作坊已經(jīng)培養(yǎng)省級學帶能手25人,進行一百多次講座和示范課,三萬多公里的行程,兩萬八千多名參訓師生……他們的足跡從漢中走出,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秉持初心 扎根基層只為一份情懷
在鄧愛華的教學生涯中,小霜是她帶過最特殊的孩子是年近半百的單身媽媽拾回的小棄嬰,家庭十分貧困。入校第一次文藝匯演,擔任領唱的小霜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鄧愛華毫不猶豫地給她買了漂亮的演出服,小霜媽媽滿含熱淚哽咽著說:“我這娃可憐,你比她的親媽還要親!”穿著新衣的小霜,快樂地抱著她說:“您就是我媽媽!”
“媽媽”,多么溫暖的稱呼,鄧愛華的心中五味雜陳。從此,她對小霜的幫助就再也沒有停止過買學習用品,課外圖書、衣物食物,為小霜媽媽介紹工作……這種幫助一直持續(xù)到小霜大學畢業(yè),小霜說自己也要當老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成為這對師生最美好的愛的傳承!
“長大后我也成了他!”作為一位平凡的“教二代”,鄧愛華的父親就是在鄉(xiāng)村從教36年的退休老教師。當父親拿到“教育部鄉(xiāng)村從教30年特別貢獻”的證書時,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黨員、老教師低頭摩挲良久,滿眼淚花地說:“當了一輩子老師,還是覺得當老師好啊!”
25年來,鄧愛華一直以一份“教二代”的情懷,以一份做好教育的初心,扎根教育園地,種桃種李種春風……
□本報記者牟影影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陜工網(wǎng)——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lián)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wǎng) 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wǎng)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