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下崗女職工,不畏生活的艱難,在曲折的創(chuàng)業(yè)路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拼搏,在多次失敗后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就業(yè)路,而且還成為推動再就業(yè)工作的標兵。她就是西安市總工會再就業(yè)培訓基地——蒙妮絲培訓學校校長、高級按摩技師李沛霖。
記者采訪李沛霖時,她正在給市總工會再就業(yè)中心舉辦的第三期推拿按摩班的學員考試,考的是實際操作。她爬在桌子上,讓考試的學員給她按摩,一個一個地過,以這樣的方式考試最嚴格、也最實際,深受學員贊同。幾個學員說李老師的教風嚴謹認真,手法特好,但大家不知道她的“絕活”是在沙袋上練就的。
李沛霖原是西安市第二織襪廠的職工,1990年下崗,當時有許多下崗職工對此不理解,不斷抱怨企業(yè)領導和政府,情緒非常低落。李沛霖也傷心了一陣子,但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休息了一段時間后,和丈夫一起走上街頭,去看能干什么?經過查看和思考,她準備開飯店。在街坊鄰居的幫助下,飯店很快就開業(yè)了,辛辛苦苦地經營了一段時間,由于客源稀少等原因,被迫關門。禍不單行,在她處理轉讓飯店的時候,不慎扭傷了腰,在醫(yī)院治療后,腰還是直不起來。有人給她推薦了一個盲人按摩師,每天她讓丈夫陪著去按摩,按了一段時間,還真的把她的腰給治好了。看到盲人都能給人按摩,李沛霖當場拜他為師,開始學習按摩。她每天按時來學習按摩,可師傅老說她手上沒勁,按不到穴位。女人本身手勁就小,再努力還是不行。無意中她聽說揉沙袋能增大手勁,還能練好按摩的基本功,于是她就練起了揉沙袋來。每天她要揉幾百次沙袋,手揉腫了、破了,她也不停下來。一個月的勤學苦練,她的手有勁了,她又買來有關書籍,學習理論知識,并在丈夫和家人身上練習,就這樣,半年時間,她勉強可以獨自給人按摩了。這時,她把戰(zhàn)場從家里搬到了環(huán)城公園,開始給人免費按摩,時間一長,經她按摩的人還來找她,還有人給她一點錢,雖然一次給三元五塊的,但讓她收獲到了喜悅和自信。之后,她慢慢的有了固定的顧客。她便在家里開了一個推拿按摩室,正式開始了她的事業(yè)。
由于她手法好,收費低,加之服務態(tài)度好,她的顧客越來越多,她順理成章地在大街口開了一個推拿按摩服務中心。看到事業(yè)有了起色,又有許多人想跟她學習按摩,再看到一些下崗職工沒飯碗,她便萌發(fā)了讓更多人掌握這門技術的想法。但自己的理論水平差,于是,她一邊開店,一邊報名上了省中醫(yī)學院的函授班,進行深造。她在學習中,編寫了《常見病推拿按摩技法》、《手足反射治療法》等講義,為培訓他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她被受聘到市總工會免費培訓下崗職工,她所開的兩個店也成為工會培訓下崗職工從事按摩的基地。據(jù)西安市總工會下崗職工再就業(yè)服務中心主任張秋香介紹,經李沛霖培訓的下崗職工多數(shù)都實現(xiàn)就業(yè)或自我創(chuàng)業(yè),李老師和工會合作得很好。 ■本報記者 閻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