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槐山
余不煙酒,但喜茶,因此,有時亦留意茶事。
在下以為,在號稱“世界四大飲品”中,可樂未免失之淺俗,咖啡不無貴族矜氣,酒更是存利害于一體而常被毀譽參半。而茶,洽洽因其色味優(yōu)雅與適口生津而最為蕓蕓大眾所青睞,從而成為舉世風靡之物。茶,曾使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位名曰陸羽且被尊為“茶圣”的人因癡迷而執(zhí)著;茶圣,則使茶這種世之尤物更被推崇且日趨雅化。誠如宋代詞人梅堯臣所言:“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蔽蚁耄M管茶葉的發(fā)現(xiàn)與飲茶的發(fā)明并非自陸羽始。而其所著《茶經(jīng)》則確是將茶事及茶文化提升到了一個無與比肩的理論層次與文化高度。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逐漸賦茶以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不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標志。
喝茶,對于終日劬勞的販夫走卒類而言,乃為“牛飲”。其大碗盛之,仰頸灌之,解渴消暑,痛快淋漓。其實,這才是茶功能的最基本體現(xiàn)和飲茶的最基本形式。像老舍《茶館》般之市井茶肆中,其飲者南來北往,三教九流,千姿百態(tài),輕松自由!皹影鍛颉薄渡臣忆骸防镉卸纬闶桥f時茶館的精彩寫照:“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后不思量……”而文人墨客之茶事,則往往是紫砂新茗,細品慢呷,談畫論詩,爾雅溫文。其間即便有如佛印者,其豪爽而豁落,瀟灑而泊如,反倒別具一格,大彰反差之美。此般諸公之飲,非為止渴,而在乎摯友際會與情感交流。如此用茶,才堪稱“飲茶”或“品茶”。一個“品”字,盡涵萬般情愫于甌蟻;一縷清香,衍生無窮意趣于心懷。如此,方進入飲茶之妙境。
古往今來,我域喜茶嗜茶者比比皆是。像陸游先生便堪稱茶癡。其每外出,必茶灶筆床自隨。一生撰茶詩兩百余首,對茶可謂至愛。乾隆85歲時打算退休,有位老御醫(yī)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則幽默地回答:“君不可一日無茶”。畫壇大師張大千,30年代與其兄寄居蘇州網(wǎng)師園,茶的消耗就占用了每天的一大開支。每日早、午、晡、晚必飲原泡好茶。如東山碧螺春,每次只飲兩開。有時飲獅峰龍井,始可多沖一次。周恩來最喜西湖龍井,常以此茶待賓,并先后五次前去視察西湖龍井產(chǎn)地之一的西湖梅家塢,且與茶農(nóng)一起采茶、合影。愛之程度,不言而喻。
茶人皆知,飲茶的最高層次已臻“道”級,所謂“茶道”是也。從茶室的擺設(shè),到參與者的服飾,尤其一舉一動,無不中規(guī)中矩,謙謙有度,輕來慢去,彬彬有禮。其過程之復雜,細節(jié)之繁縟,神態(tài)之莊嚴,氛圍之神圣,儼然一種至高無上的隆奠盛儀。茶,喝到如此份上,便脫其本原而上升到一個道化與禪化的至境。非為飲茶,但為融情與養(yǎng)心也。據(jù)親歷者說,日本茶道乃承襲中國茶道而為當今世界茶道之典型,其程序的精心安排與舉手投足的極其講究,皆堪稱無與倫比。僅其茶室的入口就是一個極具匠心的設(shè)計:其門如傳統(tǒng)木船艙門之窄而矮,目的就在于使入者必得低首側(cè)身而過,從而模擬出入船艙的情形,以此寓意“千年修得同船度”。我想,不得不俯身而入者,也許還意在使來者降身姿,去驕矜,摒浮躁,而以謙恭平和之態(tài)融于其間。用心如此,禪之境界也!
可是,有興趣并有條件享受以上高級形式者,畢竟只是極少數(shù)。而對于我等日日得為開門七件事而不敢稍有懈怠者來說,能夠長年有茶喝和間或有好茶以供享用,就算心滿意足了。而讓所有愛茶的社會成員都能滿足其好,且有足夠的閑暇以及上好的香茗可供品啜,則更應是這個社會的共同追求。
一葉一春秋,一茶一世界。其實,無論綠茶、紅茶,抑或白茶、花茶,對于并非單純?yōu)榱私饪识谜,茶,飲的是過程,品的是禪味,消費的是安逸,享受的是生活,如此而已。
責任編輯:sxworker
關(guān)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