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鳴
己卯上元,蘇軾被貶儋州,幾位老書生邀他出游。他欣然前往,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處,屠沽紛然。三鼓而歸,家中兒子已熟睡再鼾。蘇軾放杖而笑,自問“孰為得失”。
自笑,即自嘲與自慰。被貶萬里,身處儋州,父子二人多病瘦悴,飲食百物艱難,蘇軾笑,笑不可抗爭的命運逆流,笑驚濤駭浪中的無奈無力。然而蘇軾,“達則金馬玉堂為帝王的師傅,開府州郡為封疆的大吏;窮則為大庾嶺外的南荒逐客,桄榔林中食芋飲水的流人。”他見識過貴族門第里的驕奢淫逸,也體驗過閭巷小民的貧困和無助。他以一身而貫徹天堂和地獄兩個絕對世界,其歷經(jīng)世事后的超脫豁達已經(jīng)刻印在骨子里。
“孰為得失”,此一問,盡顯心跡:人生中的得失是相對的,盡管自己仕途坎坷,一貶再貶,遠至瘴癘之地,但依舊可以在上元夜攜友人,看儋州煙火生活景象,怡然快意。心情好,睡得好,何為得,何為失?還有什么可計較的呢?
笑人,即嘲他。韓退之“欲去大海釣魚”,汲汲于富貴,卻不善超拔。經(jīng)歷了黃州、惠州、儋州之貶的蘇軾,雖釣魚無得,但他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相伴,大自然的無盡寶藏和各地方的淳樸民風足以慰藉他的心靈,又何必過分追求功與名,徒生困擾,讓人心力交瘁呢?
人心所求,古今一同。今日社會,物質(zhì)紛繁復(fù)雜,人們裹挾其中,多會迷失自我。蘇軾放杖而笑之聲,如警鐘,提醒我們放下功利之心,隨遇而安,隨緣自適。并非消極怠工,而是在追求中保持平和心態(tài),實現(xiàn)內(nèi)心的平靜與滿足。把握當前,隨緣任天,方能無往不適;執(zhí)意追尋,未必得所求。愿我們在紛擾生活中,如蘇軾放杖而笑,尋得內(nèi)心的寧靜與智慧。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guān)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陜工網(wǎng)——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lián)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陜公網(wǎng)安備61010402000820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wǎng) 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 網(wǎng)站圖文若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