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樊凡回到西安市區(qū)的父母家一起過年。在2022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她讓家人很是驕傲。樊凡今年42歲,是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車身廠的一名維修電工。與傳統(tǒng)電工不同的是,她維修的是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機器人,通過一組組程序控制著車間里的龐然大物。
樊凡的父親曾是陜汽的一名卡車司機,性格外向的樊凡從小便對機械有著濃厚的興趣,對車間有著不一樣的情懷,報專業(yè)時便選擇了電氣控制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陜汽集團成為一名電工。
“作為一名女性,為什么選擇進車間做電工?”這個問題樊凡經常被問到。“其實我覺得電工工作挺有意思的,女性的細心、耐心在這份工作中有獨特的優(yōu)勢。”樊凡笑著回答。
2006年春節(jié)剛過,樊凡因為工作調動來到陜汽新投產的西安商用車產業(yè)園,一位相熟的工友招呼她“去看個好玩的東西”。走進車身廠裝焊線,樊凡見到了一幅震撼的畫面:6臺比人還高的機器人在一個工位上同時開動,機械臂上下?lián)]舞,充滿了機械的美感。“太震撼了,我當時就意識到,這就是生產線的未來!也是我的未來!”
這是車身廠最早到崗的機器人,也是陜汽向智能制造轉型的主要應用單元。樊凡受命成了第一批維修電工,從維修傳統(tǒng)單臺機加設備到自動化生產線維保,樊凡下足了功夫。
“機器人所有的程序和操作說明全是英文的,我本身英文底子也不好,就先從單臺機器開始,用翻譯軟件逐字逐句查。”現(xiàn)在車間里樊凡常用的機器旁邊,幾乎都貼著一張她總結的常用詞中英文對照表。
歷時半年,樊凡終于將機器人的上千句程序摸清楚。就在此時,新成立的車間班組實訓園地為樊凡打開了又一扇大門。
在陜汽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轉型、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背景下,車身廠組建了實訓園地,后更名為“李青剛創(chuàng)新工作室”。“這里已發(fā)展成為包括全生產環(huán)節(jié)軟硬件技術在內的智能制造實訓平臺,發(fā)掘并培養(yǎng)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技能型人才,樊凡就是其中之一,她身上有股‘一根筋’的鉆勁。”創(chuàng)新工作室?guī)ь^人李青剛說道。
正是憑著這股“鉆勁”,讓樊凡成為車間里備受信賴的技術骨干。目前,樊凡已累計參與車身廠設備改造改進項目37項,完成小改進33項,其中僅“重卡駕駛室制造過程人機適應性研發(fā)與推廣”項目就實現(xiàn)降本841萬元。
2019年,全國第三屆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開啟。因為技術過硬,樊凡被陜汽推薦組團參加了陜西省的預選賽并進軍國賽,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此后,她先后參加了數(shù)十場比賽,并相繼榮獲了“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技術能手”等稱號。2022年5月,樊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維修電工聽起來枯燥,但在我看來需要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一臺機器人可以搬運、焊接、涂膠、打螺柱,它能做什么樣的工作,取決于我輸入什么樣的程序。看著一臺臺機器人經過改造后,逐漸能做一些重體力、重復性的工作,是這個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成就感。”樊凡說。
新華社記者 李亞楠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